射陽縣炳辰包裝制品有限公司
地 址:射陽縣興橋東新洋輕工業園區7幢
手 機:13962064581
聯系人:蔡先生
Q Q :61087085
微信號:ccd13962064581
傳 真:0515-82706269
郵 箱:caichundong@sina.com
郵 編:224000
網 址:www.biocnr.com
腦洞能開多大?將武俠“神器”變成現實
你還在左手拿紙巾眼淚,右手拿紙巾揩鼻涕地看言情劇嗎?這樣的你只是為社會貢獻了一大堆的廢紙垃圾罷了??催^武俠劇沒?你是否會為里面的各種神兵利器所折服?光折服可不行,你頂多算是眾多粉絲的中一個。見過明星粉絲熬成明星老婆的例子嗎?武俠迷馬飛飛就將武俠“神器”——軟猬甲熬成了現實。為了自己的武俠夢,小伙子和自己的團隊經過50種材料反復測試,做了1500多次的測試分析終于找到了一款強度和韌度都很高,并且有很好的可編織性的高分子樹脂和化纖基布合成的柔性防刺材料。這種材料制作出的防刺、防砍服安全防護性能已達到我國公共安全行業Z新標準《GA68-2008》,安全性能達到美國高能量水平防護等級一級。
腦洞能開多寬?拍個微電影來瞧瞧
打開手機視頻APP,言情的、懸疑的、搞笑的、雷人的等等各種類型微電影閃爍手機屏,微電影目前已經變成一種流行,拍攝成本低,觀眾愛看,所以各路導演們也愛拍。國內現在娛樂行業是很火的,安全也是國家正在狠抓的,二者一結合,產生了一部微電影。某電務公司不安于只做個觀眾,組織員工風風火火地拍出了《安全帽風波》微電影。影片全程由職工自導自演,以安全帽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安全生產的故事,現在人家已經正式殺青了。Z近國家安監總局關于廢止和修改勞動防護用品和安全培訓等領域十部規章的決定,不知大家有沒有細看,其中對于安全培訓做了很多規定,我想這種微電影式的安全培訓形式,也是極好的。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Z新研究預計,到2020年時,聯網供用戶使用的設備數量將達到200億件。Gartner還預測稱,制造業將是率先接納物聯網技術的三大行業之首,另外兩個行業分別是公共事業(智能儀表)和交通行業(智能交通指示燈和公開運輸系統)。作為勞保人,筆者一直在思考物聯網會給勞保行業帶來什么。
物聯網打破硬件軟件界限 讓勞保用品活起來
按照傳統的生產方式,勞保用品是絕對的硬件產品,用戶購買后拿到手的就是這么一個死物,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屬性就是你獲得的所有,你可以隨意支配,但它不會對你的安全狀況有任何反應。我們從沒有想過有一天也許勞保用品也可以像智能手機那樣隨意擴展功能,就像手機本身可能不帶鬧鐘功能,但是我下載一個鬧鐘APP,手機便具有了鬧鐘功能。手機硬件只是一個基礎,裝在的手機里的SIM卡和各種應用才是手機的靈魂。
物聯網時代,我們可以為勞保用品嵌入智能芯片、掃描儀、裝入軟件并且聯網,這樣,產品可以感知外部穿戴者的安全狀況和外部環境,根據具體情況調節自身功能,為勞動者提供Z合適的保護。如勞保鞋,目前市場上防寒的專門防寒,保溫的專門保溫,這是因為傳統制造時代硬件智能依靠自身性質提供功能,但是現在同一雙勞保鞋可以依靠軟件自動檢測、調節溫度。再如護目鏡,聯網的護目鏡可以根據不同的有害光線自動調節透明度和反射率,適用不同的環境。
甚至勞保用品可以根據使用者身體狀況和環境變化隨時提醒勞動者應該或者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樣相當于為每一個勞動者配備一個安檢員,順便連工廠勞保產品使用監測難的問題一并解決了。再配合3D打印技術破除工藝壁壘,物聯網可以生產出高質量、全性能、智能化的勞保用品,隨著個人和國家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此類產品市場價值很大。
傳統制造模式正在死去 你選擇陪葬還是轉型
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程度不斷提高的產品越來越像活物,但是傳統制造模式受到原料、工藝、地域、管理等多種因素限制,正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里顯得水土不服。當然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傳統制造業不會轟然坍塌,但是不可否認這個巨人正在以溫水煮青蛙的模式一點一點失去生命的活力。
中國勞保行業起步較晚,至今不過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行業尚未完全熟便遇上了激蕩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危機也是勞保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F今技術發展越來越快,許多企業都是死于來不及,包括曾經的相機巨頭柯達和手機巨頭諾基亞?,F在連蘋果也有式微的跡象,蘋果急于發布市場需求還不充分的智能手表也是為了盡早布局智能家居,也是就家庭版的物聯網。
中國制造2025、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整個世界的制造業都在轉型,因為傳統制造模式消耗大量資源、浪費嚴重、生產效率地低下,地球資源已經無法支撐資源消耗型制造模式,國家競爭必須爭取先進高效的發展模式。所有這一切注定傳統制造模式必須死去,勞保用品生產企業是在時代轉型的陣痛中涅槃重生,還是爭取Z后的時間攫取逐漸微薄的有限利潤是迫在眉睫的選擇,任何一種選擇都有其考量,也有其代價。
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中國勞保網接觸到的很多渴望轉型的勞保企業家都有這樣的擔心:高科技產品好是好,但是相應成本也會提高,企業無法負擔怎么辦。誠然,更換智能生產設備,為產品嵌入芯片、FRID、網絡維護、售后維護都需要增加成本,但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物聯網不止可以提高產品性能質量,當人、機器、系統通過互聯網和傳感器、通訊設備聯系到一起可以互相對話的時候,再輔以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工廠可以輕易實現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生產和精細化管理,同時降低人工成本、決策試錯成本和管理成本,這三項成本是制造業的重頭,而且都呈逐年上升趨勢。
物聯網不過是將企業花在他出的成本拉回到產品本身,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也許很久之后的未來工廠已經基本不需要人工進行生產,但根據目前整個世界的科技化速度,中國以及欠發達國家在很長時間內還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勞保用品需求量還會增長很長時間。只要決策得當,現在的投入必會在未來獲得回報。
退一步講,即使人工很快被自動化生產取代,物聯網系統和3D打印技術可以讓工廠輕松轉向其他產品生產領域,比如生產防護服的企業可以轉而生產劉慈欣在《三體》描述的可以根據人的情緒變化色彩和圖案的智能服裝??蔁o論你想建造一座什么樣的制造大廈,必須先打好物聯網技術地基。
世界有多大,腦洞就有多大
你以為腦洞大開就是發明了嗎?NO,腦洞大開需要你打開思維。編者從勞保展、勞保行業會議、領導人采訪等渠道發現很多的企業的思維很死板,這可不利于行業和企業的發展,說一句不是很尊敬的話,有時候編者真的想用錘頭替他們敲開腦袋。
你是否擁有世界,不是看你手中有什么,而是看你腦中有什么,只要你想,只要你打開思維,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是你的,當然這少不了實踐。人們想要在夜晚擁有光,眾多科學家嘔心瀝血發明了電燈泡;萊特兄弟羨慕鳥兒的翅膀,于是他們發明了飛機;人們不想只看到一幅幅精致的畫了,于是電影制作就發明了……